不久前,一对浙大校友喜结连理。分歧凡响的是,这对新人DIY了一场唯美大气的传统明制汉婚。新郎新娘身着明代礼服,迎亲军队有轿马队开路,来宾伴手礼是小喷鼻香囊与古画书签,不仅有《兰亭集序》限时背诵,还有行奠雁礼、同牢合卺礼与结发礼等环节。这对新人在婚礼现场专设合唱校歌环节,并将于5月参加今年的集体婚礼……
查阅古籍 实地稽核 精益求精预备明制汉婚
新娘子是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专业2010级本科生蒋郑瓅,在去年又考回母校读MBA,新郎官是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嵌入式专业2010级研究生张剑。
雨过天青云破处,风隐天涯一线光。
乍破太虚千秋尽,早将衷情述今生。
婚礼现场,这首张剑为蒋郑瓅写的诗与正统大气的中式婚礼极为搭配,赚足了宾友的目光。更让人啧啧夸奖的是,诗中暗含了两人的花名——玄霁与风隐,是他们浪漫爱情的见证。
拍摄于浙江大学之江校区
“我从小就喜好传统文化,十里红妆女儿梦,这是儿时的梦想。对付办一场传统汉式婚礼的想法,我们一拍即合。”蒋郑瓅说,“既然做了,就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。”两人一开始也想做甩手掌柜,交给婚庆公司,后来创造市情上没有一家可以完全表达我们的想法,于是决定自己亲力亲为,并且全程查阅了大量古籍,专程去到横店秦王宫、小故宫探求灵感。
“每个朝代的婚礼都各具特色,周制婚礼的端庄肃穆,唐制婚礼的五彩缤纷,宋明婚礼的集历代大成。选择哪个朝代的风格,这个问题我们思考了良久。阅读了大量书本、网络了许多传统汉婚案例、考试测验了多套造型后,我们末了决定预备一场端庄大气的明制汉婚。”
确定了婚礼风格,下一步就要设计婚礼当天的环节和节目。他们查阅《大明会典》与《朱子家礼》等文籍后创造,目前“中式婚礼”市场优势行的“跨火盆”和“跨马鞍”等号称“传统”的噱头,其实在历史上无迹可寻。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,张剑与蒋郑瓅一起研究梳理了文籍中的婚礼流程,撤除部分过于繁杂的环节,保留最有特色的一些环节,并结合婚礼园地的当代化布局作出轻微调度,让婚礼正统又不失落意见意义。
“既然要做,就要做到尽善尽美,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。”他们特殊约请了87版《红楼梦》扮装造型设计杨树云先生长西席的弟子——镜子担当主造型师;为来宾准备的伴手礼,是精细的小喷鼻香囊与古画书签;结婚每个环节出场职员的服装都经由精心挑选;为了担保拜堂见礼标准到位,他们反复演习动作,一拜天地、二拜先人、夫妻对拜,每一拜都力求规范;为了加深来宾们对各个环节的理解,他们特意请赞礼司念完古词后,增加一段普通讲授,先容每个礼节的典故与寓意。
“我们的婚礼不仅正统大气,而且性价比很高,绝对不要铺张摧残浪费蹂躏!
” 甜品台的支配,选择了实惠有趣的瓜子花生绿豆糕,不仅划算而且符合意境;抽奖环节的奖品不是昂贵的电子产品,而是《国家宝藏》的各种衍生周边,如千里江山图(仿)与葡萄纹花鸟喷鼻香球(仿)等;婚礼须要利用的各种道具,都是他们从淘宝上“淘”来的,还有不少是自己手工DIY的,比如家里装饰用的宫灯等等。
想要迎娶新娘子,新郎官们常常须要从“堵门”中突围。他们的这场婚礼,堵门环节不吵不闹,极具传统文化韵味。
第一关:背诵王羲之书法版《兰亭集序》,限时2分钟;
第二关:飞花令诗词接龙;
第三关:“识茶样,猜茶名”;
第四关:针言版“你画我猜”。
历经千辛万苦闯过四关后,新郎官距离开门见到新娘还有末了一个环节——合唱浙大校歌。“大不自多,海纳江河……”在浙江大学校歌声中,新娘闺房房门缓缓开启。
“这是我们特意设计的一个环节。我们的相识、相知与相爱,都与浙大息息相关。以是希望在人生最主要的一天用合唱校歌的办法铭记母校、戴德母校。”
“由于想体验更多的古代礼仪,我们对某些环节进行了当代化处理,稍加改动了某些礼节的形式和场合。”婚礼当天最引人瞩目的环节要数奠雁礼、同牢合卺礼与结发礼了,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礼节不仅表示了新人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待,也让到场来宾大饱眼福,直呼“学到了”!
“古有祥雁,终生一偶。”大雁是古时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,为新人送上一对大雁,寓意着从此“郎同此心,终生不渝”。
“古人有云:男女七岁,坐不共席,食不共器。而从本日起,一对新人就要开始同席而坐。同餐而食,称为同牢之礼。”新人行同牢礼,即新人三次进馔,共品五味酱,以示酸甜苦辣咸彼此皆不离不弃,共食鱼片与牛肉,以示吉庆有余,相依相随。
“倾合卺,醉淋漓,同心结了倍合适。”新人合卺共饮,从此当同辛劳,琴瑟和鸣。
“请新人解缨结发”,新郎新娘互剪一缕头发,相互缠绕,将合发珍藏在锦囊中,意为锁住生平的情缘,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
除此之外,还有互换印章、盖婚书、高堂敬茶等环节……
为汉服之美代言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蒋郑瓅的汉服之梦,缘起儿时,但时候铭记。就读本科期间,蒋郑瓅成为了浙江大学学生溯泱汉服社创始人之一。
“当年,我们一群喜好传统文化的伙伴们因古琴研究会、子鼠诗社和无我茶社结识。大三那年,大家相约参加了一个‘汉服成年礼’,也是从那时起,我产生了尽己所能宣扬传统文化的义务感。”
活动当天,本来兴致勃勃的蒋郑瓅失落望地创造,学校有很多学生对汉民族衣饰感兴趣,但是大家对“汉服”的认识却仅每每源自影视剧,对汉民族自古以来的衣饰型制、礼仪体系知之甚少。
“实在汉服中蕴含着完全传承的哲学体系,比如汉服的背后有一条中缝,寓意着做人要正派,不能斜;又比如汉服基本为右衽,从孔子的‘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’便可以得到佐证,但现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知识。”为了给校内的汉服爱好者供应一个长期、稳定的互换平台,也为了更好地在校内展示中原传统文化中精良的一壁,蒋郑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携手创立了浙江大学学生溯泱汉服社,以“追本溯源,振泱之风;始于衣冠,达于博远”为宗旨,以汉民族传统衣饰文化作为载体与切入点,旨在弘扬和发展中原民族精良的传统文化和礼乐文明。
“一眨眼,社团从创立到本日,已经有整整5个年头了”。提起这段经历,她感慨万千。而这次蒋郑瓅传统明制汉婚的伴娘、礼仪职员与舞者们,均来自溯泱汉服社。婚礼开场,汉舞团的学妹们身着一袭红衣演绎的群舞《礼仪之邦》,引得全场惊叹连连。
事情后的蒋郑瓅由于事情繁忙,一度以为自己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,但是这次婚礼之后,她创造自己对传统文化愈参加神,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和成本去付诸实践。让她更欣喜的是,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她的影响。“我原来是可乐党,但认识她之后爱上了喝茶。”张剑满眼含笑,望着新婚妻子。在婚礼现场,不少女孩子都说,“以前我一贯梦想着穿洁白的婚纱结婚,现在我希望将来可以办一场传统、唯美的汉式婚礼!
”
“传统文化对人的感化是潜移默化的,只要心里有这个东西在,就永久不会阔别。”蒋郑瓅说。
愿这个与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新娘,与新郎举案齐眉,白头偕老!
本文作者:徐铭婕 马宇丹
图片和视频来源于被访者
编辑:陈铄泓
转载请注明:片头模版 » DIY传统明制汉婚这对浙大年夜校友的婚礼竟然这么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