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:

自古四川出奇人当地人称他为活仙人104岁的老道长

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

他先后云游了九宫山、武当山、青城山、峨眉山等许多有名的名山道不雅观。
1932年返回安岳县云峰场。

彭老道道法精湛,医术奇绝,武术、气功、丹道功底雄厚,秉性峭直,德高望重。
他为人治病药俭效奇,能起沉疴于一旦。
为了方便群众治病,他带领学生们研制成了不雅观音膏、海龙膏、紫金锭、济世妙药、苏禾饮、六0六等20余种成药,疗效甚佳。
现市场上脱销的“洁尔阴”,便是他的学生薛永新等人,在他传授的丹方的根本上研制而成的。
他的生平为公民的康健、为宏扬道德作出了很大贡献,深受老百姓的拥护。

1984年10月23日,彭老道无疾而终,享年104岁。
他的学生捐资在云峰场建筑了“李真果纪念馆”。

少年时期

李真果的老家在安岳县李家区不雅观音场响坛子(今李家区护建乡内。
父亲李永超,母亲陈氏(即李陈氏),依赖勤恳的双手,在祖上留下的20余亩薄面上费力耕耘,尚可坚持生存。
在兄弟辈中。
李真果排行第二,上有大哥,后有小妹李学文。

后被作为彭子渝夫妇收养。
他改姓彭,名雷风,号廷龙。
后来又改名为泽风,或泽丰。

李真果在彭子渝家中,一边参加劳动,一边学习文化。
彭子渝家境虽然稍好,但疏于理财,故不久又将李真果过继给他的兄长彭子祥抚养。
几年韶光,养父彭子祥一有空,便教他读书习字,李真果也不负养父的苦心;凡读过的书基本上过目不忘,牢记心中。
养父见他确有一些天赋,便千方百计挤出钱粮,供他上学堂读书。
以是,李真果在彭家生活虽然清苦,却学到了不少的书本知识。
'

青年时期

李真果15岁时,养父给他说了一门亲事。
女方知书识礼,且长得十分俊秀。
时逢社会动荡不安,民不聊生,溘然来了一名清廷团练,因其满险麻子,人们叫他'麻团长',带领十余名散兵游勇驻扎在云丰场上。
不巧。
李真果的未婚妻被'麻团长”,瞥见,纠缠不休,并将其强行奸污,后来,未婚妻以为无地自容,便含恨自尽身亡。

李真果悲痛欲绝,恨不得立时将麻团长碎尸万段,以泄其愤。
众人劝解他说:“凭你现在这个文弱诗人,怎能和麻团长比武?”一句话提醒了李真果,于是他深藏愤怒,为了报仇,含恨告别了养父乡亲,外出拜师学艺,开始了漫游天下的生涯。

起初,李真果紧张在川中一带活动。
他四处拜师学艺,非常刻苦地操练武术。
三年韶光,武术功夫己经十分纯熟,他长成了身强力壮的青年。
于是,返回云丰场。
无赖麻团长仍在当地横行霸道,连续危害乡民,李真果满腔怒火,聚三年武功于一刃,手起刀落,立时杀去世了麻团长,为受辱致去世的末婚妻及乡民们报了仇,除掉了这名恶霸。

深仇虽报,故居难留,为了躲避官府发兵追捕,李真果又'连夜外逃,隐姓埋名,四处飘零,从此开始了离井背乡30余年的生涯。

出家为羽士

残酷的社会现实,又一次逼得李真果断港绝潢。
此时,他已无依无靠,只有满腔的浩然正气,伴随着他修道求真的艰辛之途。
他从安岳逃到了遂宁,在遂宁县内的一座玄门宫不雅观,出家当了羽士,希望在宗教缥渺玄虚的天下中,解脱人间的苦难。

当时的遂宁,宗教颇为盛行,亦为义和团活动中央。
据《四川通志》记载,境内著名的佛道寺不雅观就有32座,个中玄门宫不雅观有9座,即真武官、仙井不雅观、云游不雅观、元妙不雅观、篙山不雅观、上清不雅观、崇真不雅观、集虚不雅观、东蜀道院。
这些道不雅观历史悠久,多为唐宋创建。
如位于县东的云游不雅观、嵩山不雅观,传为八仙之一吕洞宾修道之处。
并留有诗碑云:'两日行山兴尚稠,尘缘未断且转头。
一天风雨吹凉阁,四面藤萝伴容留。
著眼尽难为业障,平生无过是浮讴。
何须抵去世言名利,寻得清闲即便休。
'此外,祟真不雅观、集虚不雅观为葛仙炼丹之所,旧有残碑记其诗云:'几字江头锁翠烟,一峰插立已参天。
我来直上无人识,赢得清闲尽日眠。
'上清不雅观,传为唐代女冠董上仙成道之地。
正是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气氛,吸引李真果走上了一条分歧凡响的道路。

外出学习

李真果在遂宁的道不雅观中隐秘生活,学习玄门的各种规仪,先后约一年韶光。
其后,为了开阔眼界,广求高真,他独身只身一人,身披道袍,随缘云游,来到四川渠县。

在渠县云阳道不雅观中,李真果巧遇高道王复阳,并被王收受接管,收为入门弟子。
王复阳亲自向他传授道家秘术、内练要旨,给与《老子道德经》、《黄帝阴符经》、《万法归宗》、《推背图》、《吕纯阳祖师太极生生神数》等道家要籍,并且为他逐一详加讲解,引领他身体力行。

后来,王复阳又把李真果带到成都二仙庵,让他挂单庵中,一边劳动,一边研修。
李真果非常珍惜这段难得的机遇。
另日间任劳任怨地管理二仙庵茶园,晚上或空闲时便潜心攻读玄门经典。
对二仙庵所藏的《道藏》、《续道藏》、《道藏辑要》等文籍,他反复学习,精心研讨。
尤其重视《老子道德经》、《黄帝阴符经》、《张三丰无根树丹词》等玄门经典,奉为修道之宝贝。
他也重视道家的丹道法术,认为道无法不显,法无道则邪,道法双修,方为正途。
他把《万法归宗》一书珍藏身内,敬奉修持达10余年。

李真果在成都二仙庵学道约有三年。
那时他的母亲陈氏身患重病,双目失落明。
腰弯背驼,难以坚持生存。
李真果得知,立即返回老家安岳不雅观音场响坛子,利用自己学有心得的道家医学与气功,为母亲治病除疾。

李真果利用道家医学为母亲治病的业绩进入民间传说后,被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。
人们传说他与母亲相对而坐。
凝神闭气,聚气合神,利用天目种光,直射母亲失落明的双目。
少焉功夫,母亲眼目重开,看到了分别几十年的亲生儿子,不禁热泪盈眶,惊喜万分。

接着,李真果又让母亲同自己背靠背牢牢相贴。
李真果暗运体内元阳真气,流传母亲全身。
一时母亲汗流浃背,遍身火热,骨节高下,扎扎作声,暖气如白雾罩身,全身如坐于蒸笼之中。
李真果手掐指诀,口诵真言,如此运动布气,全力尽心地为母亲治疗。
连续几天,母亲的各种重病病痛一扫而光,乃至连驼背也完备治愈了。

安排好母亲的生活后,李真果又重返成都二仙庵,连续求学修道。
利用道家医学治愈母亲重病的实践,使李真果深深体会到道家医学博大精湛,是一个尚待发掘的宝库。
从此,李真果更加重视道家医学、药学的研究,希望通过治病救人的办法,来普度众生,鼓吹正道。

他先落后修了《黄帝内经》、《千金要方》、《肘后备急方》、《急救仙方》、《枕中书》、《华陀中藏经》、《海上仙方》、《华陀玄门内照图》、《医学增广》、《医学三字经》、《祝由十三科》、《万病一书》、《医门总诀读本》、《集成良方三百种》、《针灸大成》。
同时,又广泛阅览儒家经典文献,如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朱子语类》、《皇极经世》、《四书味根录》等。
这样一来,奠定了他儒道合一,医道同运的思想根本。
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是古人留下的教训。
它表明

实践与书本知识不可偏废。
李真果于是辞别了恩师王复阳,离开成都二仙庵,又连续云游四方。

就近而行,他遍历四川各地的名山寺不雅观,先后到过都江堰市的青城山、新津老君山、大邑鹤鸣山、药师岩、梓潼文昌宫、江油金光洞、窦山、绵竹武都山、三台云台不雅观以及峨眉山、乐山。
所到之处,他总是虔诚参拜,客气肠向高道大师们学习,即求玄机奥旨,并广结善缘,联结道友。

其后,又沿长江而下,途经重庆、龟龄、涪陵、丰都、忠县、万县、云阳、奉节、巫山……如同一条青龙,跨过了夔门,走出巴蜀,游历南方。

他先来到武汉,登临武昌城内的蛇山(一名黄鹤山,进喷鼻香参拜。
这里为玄门主要的道场,有黄鹤楼、白云楼、八极楼、静春台、奇章台、斗老阁、留云阁、仙枣亭、岳飞亭、长春不雅观。
长春不雅观内,三清尊神(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太上老君)端坐大殿,神气肃然。
斗姥阁中,南北星辰之神,旁边拥护,侍卫紫光夫人、大梵先天斗母。
黄鹤楼上,供祭吕祖法像,三头六臂,身披道袍,盘坐黄鹤身上。
三头者,上为鹤顶,中为狮首,下为本像;六臂者,左边两臂,一提飞龙剑,一掐'五雷诀”;右边两臂,一执珊瑚尺,一结'剑诀';中心两手,合结'无遮印'。
脸庞慈祥,神采洒脱,一幅大慈大智的德像。
仙枣亭中,有吕祖诗碑云,'黄鹤楼中吹笛时,白萍红蓼满江湄。
衷情欲诉谁能会,惟有月白风清知。
'

在此道家圣地,李真果挂单留住,一晃便是数月。
他求得不雅观内秘藏吕祖著作,精心持诵,刻志修持。
他熟读《吕祖百句章》:'养气志言守,降心为不为。
动静知宗祖,无事更寻谁。
真常须应物,应物要不迷。
不迷性自住,性住气自回。
气回丹自结,壶中配坎离。
阴阳生返复,普化一声雷。
自云朝上阙,甘露洒须弥。
自饮永生酒,逍遥谁得知。
坐听无弦曲,明通造化机。
都来二十句,真个上天梯。
”李真果昼夜揣摩,潜心研习,对道家要旨,逐步达到了心领神会的田地。

他夜读《吕祖全书》,读到吕祖《怀火龙真人及云房师长西席》、《献施胡郑火龙两师长西席》诗时,只以为情透肺腑,灵台通明。
诗云:'昔年曾遇火龙君,一剑相传伴此身。
天地山河周结撰,星辰日月任停轮。
须知本性绵多劫,空想留形历万春。
昨夜钟离传一语,六天宫殿欲成尘。
'万劫千生到此生,此生身始觉非轻,抛家别国云山外,炼魄全魂日月精。
此见至人论九鼎,欲穷大药访三清。
如今获遇真仙面,紫府仙扉得姓名。
'

李真果暗下决心,要效法剑仙吕洞宾,劝善救世,宏扬道家精神。
于是,他又告别留住数月的黄鹤古不雅观,沿着吕洞宾当年走过的路程,前往火龙真人隐修的圣地——武当山。

他沿途参访了通山县九宫山、江陵县玄妙不雅观、开元不雅观、太晖不雅观,终于来到了均县武当山。
武当山别号太和山,为大巴山北脉。
地处华中,绵亘起伏,延伸八百余里,中有七十二山峰,二十四涧,十一洞,三潭,地府,九井,九台,十池,十石等奇境胜迹,为玄门著名的洞天福地,历代羽客仙真栖息修炼的仙山。
如汉代的阴永生、马明生,晋代的谢允,唐代的孙思邈、郑思远(火龙真人)、吕洞宾,宋代的陈抟、谢天地、孙寂然、邓道安、元代的吉通志、汪贞常,明代的张三丰、李孤云,清代的王常月、陈清觉、张清夜等,都曾在这里修道养性。
玄门文籍又说真武大帝也曾在此山中修炼,四十二年功成飞升。
这样一来,武当山又以真武大帝的道场有名于世,在玄门徒心中的地位更加祟高。

武当山的真正兴盛,与张三丰的功绩紧密相联。
张三丰曾多次居住山中,结茅修炼、肇开武当道统。
他直承陈抟老先人天道脉,传说亦得火龙真人亲授剑法,而开三丰一派。
其后推演发展,至清未时,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竟有17个之多,个中武当山一脉,尤以太极拳术(内家拳)享誉神州,远播外洋,成为中国道家文化精英的代表。

进入这片神奇的地皮,李真果凡念顿消,归真返朴。
他参祖拜师,揽胜觅玄,拜访历代祖师高道的脚迹踪影。
在华阳岩下,他盘足入定,静憩养性,凝元神于泥丸九宫之中。
五龙宫旁,他掐诀结印,口诵真言,心存诸真,修持五雷天心正法。
白云洞内,他依陈抟秘传先天胎息睡功,辟谷入定,不饮不食。
桃源洞中,玉虚岩下,他祭神仙之蜕形,觅藏剑之古茔。
雷岩洞旁,炼丹池边,他采撷丹砂灵芝,尝药辨性,升鼎飞汞,烧炼外用内服之妙药。
遇真宫外,试剑石旁,他划拳挥掌,时而舞剑,时而扬棍,深得三丰心法。
北斗岩下,参斗泉边。
他又足踏天罡,步作禹步,神朝北斗,修习玄门祈福抒难之术。
磨针涧中,他苦苦思虑,终于寻到了真武大帝得道成真的窍门,那便是铁棒磨针,“功到自然成'。

李真果废寝忘食,没曰没夜地苦炼。
他或觅仙踪胜迹,或探友求师,或潜心修持,或刻苦研读。
他尤其看重张三丰的著作,三丰祖师精湛广博的思想征服了他。
从此往后,张三丰的《大道论》、《玄机直讲》、《玄要篇》、《无根树》、《金丹诗》、《大丹诗》等著作,一贯伴随着他,成为他内修生手的经典指南。

人们传说,李真果至诚的求道之心,冲动了武当山中的道友大师们。
一天,李真果信步山中,忽遇一位老道,道人风骨清峻,神态满洒自若,谈吐隐含玄机,李真果叩头求教,道人见他骨相清灵,神气脱俗,便收受接管他为徒,引入修真洞府,秘授李真果以先天五龙睡功、天遁剑法及内外金丹之道。
并嘱其仍当隐修山中,待炼至丹凝神化,方可离山云游,归乡布道。
听说,这位身怀绝技的老道长,便是名扬四海的'火龙真人'。

冬去春来,暑消霜降,花着花落,斗转星移。
李真果隐居武当山中,潜心修炼,也不知过了几年,功夫己达到神凝丹结的境界。
屈服师命,李真果告别师尊,离开武当,返回武汉。
由此乘船,沿长江而下,参访各隧道教宫不雅观。
他曾出入南京,留迹上海,由上海而去普陀山,专程朝拜南海不雅观世音。
一起风雨兼程,非常辛劳。

日月运行,光阴流逝,不知不觉,李真果在南方各地参访修习已经长达20余年了。
李真果决定返回故乡,连续修道。

1927年(民国16年),李真果又回到成都二仙庵。
恰逢庵中举办玄门经典、戒律学习班,李真果得以参加,历时120天。
他严守戒律,刻苦修持,平时少言寡语,有闲便披卷自省,深得道友们的好评与方丈的看重。

同年十月月朔(农历),二仙庵正式举行'初真戒'授受法会。
圜堂设在二仙庵吕祖殿内。
届期,李真果和众位戒子,都头顶黄冠,身着天仙戒衣(即黄色道袍),黄规(为黄色黑边的拜垫)折发展条形,搭在左腕上。
手执木简(即木制的朝笏),排列成行,云集于圜堂长廊两边。

传戒之三大师(状师、保举师、监戒师)头戴法冠,身着紫赤色绸缎绣衣,上绣白鹤、青鸾、云水等图像,脚穿朱履,手执象牙朝笏。
旁边两旁,各有一名酒保。
身着天仙戒衣,各执一引磬、法鼓。
还有22名大师,也头戴黄冠,身着天仙衣,左腕搭黄规,手持木简,排列在三大师旁边。

然后由二酒保导引三大师前行,大师分旁边在后。
戒子等亦分旁边尾随大师们之后,鱼贯而行,到达吕祖殿。
吕祖殿支配一新,悬幡挂花。
吕祖神龛前,悬挂三清巨幅画像。
殿正中设立高台,其上安置彩缎绣花被覆盖的太师椅三张,台下方桌上摆设五供、鲜花鲜果和法器。
方桌三方均用桌围围任,两旁各列长条桌多少张,上面陈设乐器、经典、表章。
三太师椅前,又各设小桌一张,上放戒律等书。
供桌面前摆大蒲团三个,铺朱红缎绣花拜垫。
两旁大师面前,也各置蒲团一个。
通道两旁,旁边摆设十路蒲团。
当酒保导引三大师进入吕祖殿后,状师居中,保举师居左,监戒师居右,立于正中三蒲团面前。
酒保分立两旁。
然后22位大师,亦分旁边进殿,分立旁边。
众戒子随之而入,转至蒲团面前,各按名次就位而立。

当排列整洁后,酒保敲磬,宣唱戒典开始。
大师、戒子各将木简双手捧住,然后收简铺规,将黄规平铺在蒲团之上,再捧简而立。
酒保请大家向三清教主行九叩大礼。
顶礼完毕,三大师上台就座,大师们旁边排列,戒子们则整洁肃立,酒保引众戒子问三师顶三礼,三大师微鞠躬还礼。
众戒子又向三大师顶二礼,大师们亦回一礼,然后又命众戒子互行一礼。

礼毕,众戒子俯伏蒲团,静听三大师传授戒律。
24位大师(包括酒保)齐奏乐器,口念真经赞词,然后先由状师念第一节初真戒戒文,再由保举师念第二节戒文,监戒师念第三节,周而复始,直至初夏戒戒文念完为止。

念毕,酒保敲磬,众戒子一齐站立起来,又向三大师顶三礼谢过。
然后由酒保引三大师下高台(即授戒台),众戒子转身对面而立,恭送三大师出殿。
然后,众戒子鱼贯而出,回到圜堂略事安歇。
不脱戒衣,只将黄规、木简放下,取出戒钵捧在手上。

少时,钟磐齐鸣,三大师走出,众大师率戒子,依序来到斋堂,三大师正中就座,太师与戒子分坐两旁,均将戒钵放在碗筷前面。
主厨羽士为众舀饭菜,众戒子端坐无语,静听状师指示。
状师说道:无酒不成礼义,无色路断人稀,无财世上难转移,无气天地阖闭。
言毕,揭开戒钵盖子,取出锡制净瓶,又揭开净瓶盖子,盖子连接一管,状师将管指向饭碗中,表示滴水状,名曰滴出净水。
别的大师、戒子等均照状师做法。
然后盖上净瓶,放大锡钵内盖好后方用饭。

用饭时肃穆无声,饭菜亦由主厨代添。
先毕者轻轻放下碗筷,端坐不动。
待全体食毕,酒保向:状师可有功否?状师方道:修持在人,功归斋主,大众慈悲,念佛谢过!
众人一齐念诵无量寿佛。
然后三大师离座,众大师和戒子们一齐站立,随大师之后回到圜堂。
至此,初真戒传戒仪式告一段落。

如此严格的戒典,便是哀求戒子牢记三皈、五戒、十戒、做一个虔诚皈道的信徒。
李真果逐一负责听取,铭心刻骨,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中身体力行。

所谓三皈,第一皈身道宝,第二皈神经宝,第三皈命师宝。
三皈依意,乃受太上老君所命积功归根五戒。
一者不得杀生,二者不得荤酒,三者不得口是心非,四者不得偷窃,五者不得邪淫。
是五戒者,为修身之本,持法之根。
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,益寿延龄,天神护佑。

如此勇往精进,言行不苟,三皈不犯,五戒无虞,恶念尽消,气血已净,方可受虚皇天尊所命初夏十戒。

第一戒者,不得不忠不孝,不仁不信。
当尽节君亲,推诚万物。

第二戒者,不得阴贼潜谋,害物利己。
当行阴德,广济群生。

第三戒者,不得杀害贪生,以充滋味。
当行慈惠,以及昆虫。

第四戒者,不得淫邪败真,秽慢灵气。
当守贞操,使无缺犯。

第五戒者,不得谗毁贤良,露才扬己。
当称人之美善,不自代其功能。

第六戒者,不得败人成功,离人骨肉。
当以道助物,令九族雍和。

第七戒者,不得饮酒食肉,犯律违禁。
当调和气性,专务清虚。

第八戒者,不得贪求无厌,积财不散。
当行节俭,惠恤贫穷。

第九戒者,不得交游非贤,住所杂秽。
当慕胜己,栖集清虚。

第十戒者,不得轻忽说笑,举动非真。
当持重寡辞,以道德为务。

李真果受初真戒后,仍住二仙庵中,奉戒行特。
至冬月月朔日,又于吕祖殿中,受中极三百戒。
他对天誓言,'皈身佩奉,信受行持,仰报四恩,希升仙品,转授之后,誓愿遵戒奉行,不敢始勤终怠,背违。
'其后,尾月月朔,又得传受天仙大戒,以作三坛圆满功德。

至此李真果受戒已满,状师阎永和赐其法名,规复本姓,名真果,号不虚子,其衣钵为'信'宇辈,为全真教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弟子,龙门派二十一代传人。
并将三戒书本,净戒碟逐一发给,嘱其谨严修持,明白义理。
真果逐一应允,牢记心中。
从此,李真果便成为正式受过戒律的道门弟子。

与李真果同时受戒的,有安岳人彭海风,两人情投意合,结为道侣。
又有大邑张至益,德行亦与李真果附近,故又拜为好友。
他们相互学习,切磋武术丹法,研修道经医典。
李真果仍留住二仙庵中,时去中江,学艺于朱玉才,时去青城、峨眉,采药修真。
一住又是五年。

1932年,李真果决定返回故乡,定居安岳云丰场,在此地建筑'皇经楼'诵经布道,劝善济世。
此后的47年间,李真果大多数韶光都居住云丰。
他曾三建皇经楼,云游贵州、云南,参加成渝铁路的培植,广泛治病救人、劝人学好。

李真果云游云贵高原,去过昆明黑龙潭,大理鸡足山和贵州老君洞,并留下了一些动人的传说。

黑龙潭,在昆明北效14公里的龙泉山麓黑龙潭公园内。
传为汉代益州郡的黑水祠,元代为玄门的龙泉不雅观,因山下有一碧潭,故名。
潭底细毕露清澈透底,游鱼可不雅观。
道不雅观分高下两不雅观,下不雅观有黑龙宫,面潭西而立;上不雅观层楼迭阁,殿宇三重。
不雅观内遍奇花异草,著名的有唐梅宋柏和明山茶花,被誉为'黑水祠中三异木'。
潭水梅花,山岚烟雾,引人入胜。

李真果隐修黑龙潭时,正值当地遭遇大早,三年不雨,百姓生活十分困难。
当地驻军将领龙云到黑龙潭不雅观赏风光,无意间得知四川高道李真果在此隐居。
于是虔叩,希望李真果施行道,为民祈雨。
李真果回答说:'只要你想得到老百姓就好,天是有眼晴的'。
果真,当晚就普降喜雨,万民欢欣。

龙云非常高兴,怀着敬佩的心情专程再次去黑龙潭,准备报答李真果。
然而,找遍庙里山中,也见不到这位四川道爷。
原来,不为名、不谋利的李真果,早已悄然离开了黑龙潭。
龙云遗憾地摇摇头,为了表示谢意,只好派人专程前往成都二仙庵,送了几十担大米,以示奖励。
关于此事,流传颇广,现尚在世的四川几位老道长,也知晓此事。

李真果离开黑龙潭后,又往大理宾川县鸡足山。
鸡足山亦名鸡瓜山,本为佛教名山。
自明清以来,又成为玄门全真龙门派西竺心宗的主要道场,先后有金怀怀、白马李、李蓬葆、闵小君、鸡足道者即是此修炼。
李真果既为同门道人,千里参拜圣地,亦隐修山中多时,修炼大梵先天斗法。

其后,李真果又由滇入黔,来到贵州镇远县中和山老君洞。
老君洞亦名'青龙洞',为历史悠久、有名遐迩的玄门'黔东第一洞天。
'洞内开阔,深二丈许,四壁石乳如林,云垂花簇,飞禽走兽,奇态诡状。
支洞弯曲幽深,不知胡底,凉风阵阵,自洞口回转吹出,冬温而夏凉,确为炼功修性的利益所。
故自明代以来,此处已成为高道仙真聚合的场所。
先后建造了朝元阁、万寿宫、大佛堂、玉皇楼、吕祖殿、老君殿、藏经殿、望星楼、莲花亭、六角亭等,多置于山间隙地,三面临江,两道瀑布自山巅下泻,如龙斗蛟,建筑金碧辉煌,壮丽非常。

李真果涉川越岭,来到此山,眼不雅观胜景佳处,心情爽朗,一扫旅途的艰辛与尘劳。
他略为整理道装,大不雅观挂单,在洞中潜心研修道家教义,得益非浅。
以是在后来的岁月里,他多次向学生、朋友们谈到贵州老君洞,总是充满深情的怀念。
时至本日,在安岳、遂宁的许多老百姓中,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,这位德高望重的道爷并没有去世,他还活生生地生活在老君洞中。

随着四川的解放,李真果便安居云丰,不再四处云游。
1950年12月,年已70高龄的李真果,为了培植新中国,毅然报名参加了建筑成渝铁路的培植大军。
在资中县玉儿溪人工滩一带,施工劳动。
直到1952年10月,成渝铁路落成后,由铁路局出据证明,先容给地方政府,将李真果定为'五保户',每月发给生活救援金6元,按城镇居民每月配给口粮25斤。
于是李真果又退居云丰乡,他一边参加劳动,一边坚持修道、劝救,利用医药俭方,为民众治病,收到显著的成效。

为了方便群众治病,李真果带领学生们,亲自研制了不雅观音膏、海龙膏、紫金锭、济世妙药、苏禾饮、六0六等20余种中成药,临床运用范围颇为广泛。
两年多来,李真果一方面以道家医药学为人治病,同时又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养民众,一时人集如潮,每天求医学道者成百上千,引人瞩目。

在李真果临终之前,他口述了一首诗,概括了自己流落不定、历经坎坷的平生,同时,把劝救和平的空想,寄托在现在与未来。

诗曰:

铁路轮船遍五洲,

天降小子五洲游。

儒佛道也同开化,

鲁语周风各处救。

转载请注明:片头模版 » 自古四川出奇人当地人称他为活仙人104岁的老道长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
网友最新评论 ()